福建经济真菌
- 疣孢黄枝瑚菌(刷地菌、扫帚菌、锅刷菇 Ramaria flava (Schaeff. : Fr.) Quél. )
记载可食用,味较好,但也有记载具毒,食后引起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中毒反应,采食时需注意。抗癌试验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达60%。据报道,此种含有一种高级甘油脂,即真菌甘油脂(mycoglycolipids)。有记载此菌与冷杉、山毛榉、栎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杯珊瑚菌(杯冠瑚菌 Clavicorona pyxidata (Pers. : Fr.) Doty )
可食用,其味较好。鲜时质脆,不易保存。另外,可药用。
- 棒瑚菌(杵棒、棒锤菌 Clavariadelphus pistallaris (Fr.) Donk. )
此菌微带苦味,可以食用。但四川地区有人曾反映有中毒发生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珊瑚菌科 > 棒瑚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河北 吉林 甘肃 云南 西藏 福建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- 怡人拟锁瑚菌(黄豆芽菌 Clavulinopsis amoena (Zoll. et Mor.) Corner Clavaria amoena Zoll. et Mor.)
可食用。
- 堇紫珊瑚菌(紫豆芽菌、佐林格珊瑚菌 Clavaria zollingeri Lév. )
可食用。据上海药物所认为发酵液有抗结核菌的作用。
- 紫珊瑚菌(紫豆芽菌 Clavaria purpurea Muell. : Fr. )
此菌可食用,另外,形色别趣,引人注目,有认为又具观赏价值。
- 喇叭陀螺菌(喇叭菌、张札西母(西藏)、早莫娄马(西藏) Gomphus floccosus (Schw.) Sing. Cantharellus floccosus Schw.)
此菌在许多地区采食,但在云南曾报道食后会中毒,引起胃肠道病症,含有松蕈酸(agaricieacid)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鸡油菌科 > 陀螺菌属 >
分布:四川 云南 湖南 湖北 安徽 广西 广东 福建 陕西 台湾 山东 贵州 西藏 - 灰喇叭菌(喇叭菌、灰号角 Craterellus cornucopioides (L. : Fr.) Pers. )
可食用,味道鲜美。含有15种氨基酸。此菌与云杉、山毛榉、栎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鸡油菌科 > 喇叭菌属 >
分布:吉林 江苏 安徽 江西 福建 湖南 海南 广东 贵州 陕西 西藏 四川 云南 - 金黄喇叭菌(金号角 Craterellus aureus Berk. et Curt. )
此菌可食用,味道鲜美,并且浓郁的水果香气。与某些阔叶树形成外生菌根。目前未见人工驯化培养。
- 管形鸡油菌(黄喇叭菌、吹打菌 Cantharellus tubaeformis Fr. )
可食用,味很好。子实体浸出液对某些细菌有抗菌或抑菌作用。
- 小鸡油菌( Cantharellus minor Peck )
可食用,味鲜美。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同鸡油菌可药用,清目、利肺、益肠胃。含有维生素A,对皮肤干燥、夜盲症、眼炎等有医疗作用。
- 薄鸡油菌(薄盖鸡油菌 Cantharellus lutescens Fr. )
可食用,且味道鲜美同鸡油菌,是质味优良的野生食用菌之一。可能与马尾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- 薄黄鸡油菌( Cantharellus lateritius (Berk.) Sing. )
可食用,味鲜美。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- 鸡油菌(鸡蛋黄菌、杏菌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. )
此菌可食用,味道鲜美,具浓郁的水果香味。其香味物质主要是挥发性的1-辛烯-3-醇。目前不能人工栽培,且菌丝体可深层发酵培养。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真菌甘油脂(mycoglycolipids)。可药用,其性寒、味甘、能清目、益肠胃。用于维生素甲缺乏症。还可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疾病。对小白兔肉瘤180有抑制作用。可与云杉、冷杉、铁杉、栎、栗、山毛榉、鹅耳枥等形成菌根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鸡油菌科 > 鸡油菌属 >
分布: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吉林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香港 广东 广西 海南 陕西 甘肃 四川 云南 西藏 - 多汁乳菇(红奶浆菌、牛奶菇、奶汁菇 Lactarius volemus Fr. )
可食用。试验抗癌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%和90%。含七元醇[C7H9.(OH)7],可合成橡胶,幼小子实体含量高。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广东 广西 四川 安徽 福建 江苏 江西 湖南 湖北 海南 云南 贵州 甘肃 陕西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山西 西藏 - 绒白乳菇(石灰菌、绒盖乳菇、羊毛白乳菇 Lactarius vellereus (Fr.) Fr. )
记载有毒,但经过加工处理后可食用。或制成“舒筋丸”,治疗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适,四肢抽搐。对小白鼠肉瘤180 及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60%。另外属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江西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安徽 福建 四川 云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甘肃 西藏 - 亚绒盖乳菇( Lactarius subvellerreus Peck )
据报道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70%和60%。另外此菌属外生菌根菌。
- 尖顶乳菇( Lactarius subdulcis (Pers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。此菌含橡胶物质。属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河北 甘肃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湖南 贵州 广西 青海 四川 吉林 云南 - 白乳菇(白奶浆菌、辣乳菇、板栗菌 Lactarius piperatus (L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,但需煮沸、浸泡加工后食用。此种含类树脂物质,有人食用引起呕吐反应。据记载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%和70%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河北 陕西 甘肃 云南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西 广东 安徽 江苏 辽宁 福建 台湾 湖南 浙江 江西 山西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- 苍白乳菇( Lactarius pallidus (Pers. : Fr.) Fr. )
可食用。据报道,此种含抗癌物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8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