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菌目经济真菌
- 扁韧革菌( Stereum ostrea (Bl. et Nees) Fr. Stereum fasciatum (Schw.) Fr.Thelephora fasciata Schw.)
木腐菌,引起多种阔叶树木质腐朽。又记载产生草酸,含纤维素分解酶,应用于食品加工等方面。有时出现于栽培的香菇段木上,被视为“杂菌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韧革菌科 > 韧革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云南 四川 宁夏 新疆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海南 贵州 西藏 - 疣孢黄枝瑚菌(刷地菌、扫帚菌、锅刷菇 Ramaria flava (Schaeff. : Fr.) Quél. )
记载可食用,味较好,但也有记载具毒,食后引起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中毒反应,采食时需注意。抗癌试验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达60%。据报道,此种含有一种高级甘油脂,即真菌甘油脂(mycoglycolipids)。有记载此菌与冷杉、山毛榉、栎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白色拟枝瑚菌(白珊瑚菌、白色锁瑚菌、孔策拟枝菌 Ramariopsis kunzei (Fr.) Corner Clavulina kunzei Fr.)
可食用。也可引起木质腐朽。
- 多汁乳菇(红奶浆菌、牛奶菇、奶汁菇 Lactarius volemus Fr. )
可食用。试验抗癌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%和90%。含七元醇[C7H9.(OH)7],可合成橡胶,幼小子实体含量高。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广东 广西 四川 安徽 福建 江苏 江西 湖南 湖北 海南 云南 贵州 甘肃 陕西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山西 西藏 - 绒白乳菇(石灰菌、绒盖乳菇、羊毛白乳菇 Lactarius vellereus (Fr.) Fr. )
记载有毒,但经过加工处理后可食用。或制成“舒筋丸”,治疗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适,四肢抽搐。对小白鼠肉瘤180 及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60%。另外属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江西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安徽 福建 四川 云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甘肃 西藏 - 绒边乳菇( Lactarius pubescens (Fr. ex Kronbh.) Fr. )
有记载有毒。属外生菌根菌。
- 白乳菇(白奶浆菌、辣乳菇、板栗菌 Lactarius piperatus (L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,但需煮沸、浸泡加工后食用。此种含类树脂物质,有人食用引起呕吐反应。据记载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%和70%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河北 陕西 甘肃 云南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西 广东 安徽 江苏 辽宁 福建 台湾 湖南 浙江 江西 山西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- 橄榄褶乳菇( Lactarius necator (Bers. : Fr.) Karst. )
可食用,但有麻辣味。该菌属外生菌根菌,与云杉、桦、栎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红汁乳菇( Lactarius hatsudake Tanaka )
可食用。味道比较好。可收集加工。此菌试验抗癌,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10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%。另外,与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台湾 香港 海南 河南 福建 河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广东 西藏 湖南 甘肃 陕西 四川 - 暗褐乳菇( Lactarius fuliginosus (Fr.) Fr. )
可食用。此菌子实体含橡胶物质,是干重的0.11%。可与松、栎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菌。
- 松乳菇( Lactarius deliciosus (L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。味道柔和后稍辛辣。产量大,便于收集,加工销售。另外子实体含橡胶物质。与松杉、铁杉、冷杉、高山松、马尾松及多种阔叶树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浙江 香港 台湾 海南 河南 河北 山西 吉林 辽宁 北京 湖北 山东 陕西 贵州 广东 广西 内蒙古 江苏 安徽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西藏 新疆 - 黄孢红菇(黄孢花盖菇 Russula xerampelina (Schaeff. ex Secr.) Fr. )
可食用。往往产量大,便于收集利用。此菌含抗癌物,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%。与云杉、松、黄杉、铁杉、栎、杨、榛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绿菇(变绿红菇、青盖子 、青菌(东北)、青面梨菇(福建)、青蛙菌、绿豆菌(广西)、青脸菌(四川)、青头菌(昆明)、青汤菌(贵州) Russula virescens (Schaeff. ex Zanted.) Fr. )
可食用,味鲜美。可药用。记载“主治眼目不明,克泻肝经之火,散热舒气,服之最良,但不可多食,食之宜以姜为使”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60-70%。与栎、桦、栲、栗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江苏 福建 河南 甘肃 陕西 广西 广东 西藏 四川 云南 贵州 - 茶褐黄菇(黄茶红菇 Russula sororia Fr. )
据报道有抗癌物质,对小白鼠180的抑制率为6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%。此菌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- 玫瑰红菇(苦红菇、桃花菌、红辣子 Russula rosacea (Bull.) Fr. )
可食用,但味辛、辣、苦,晒干后煮洗方可食用。为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- 俏红菇(紫红菇 Russula pulchella Borszcz. )
可食用。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- 篦边红菇(篦形红菇、米黄菇 Russula pectinata (Bull.) Fr. )
可食用,但有辛辣味。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,与栎、栗、马尾松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橄榄色红菇( Russula olivascens (Pers.) Bres. )
可食用。在新疆天山混交林带产量大,可收集加工。属外生菌根菌,与云杉、杨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青黄红菇(黄褐红菇 Russula olivacea (Schaeff.) Fr. )
可食用。又属外生菌根菌,与山杨、桦、楸等形成菌根。
- 蜜黄菇(黄白红菇 Russula ochroleuca (Pers.) Fr. )
可食用,又属外生菌根菌,与云杉、山毛榉、疣皮桦、杨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甘肃 江苏 安徽 广东 福建 四川 西藏 贵州 云南 新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