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菌目经济真菌
- 小鸡油菌( Cantharellus minor Peck )
可食用,味鲜美。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同鸡油菌可药用,清目、利肺、益肠胃。含有维生素A,对皮肤干燥、夜盲症、眼炎等有医疗作用。
- 鸡油菌(鸡蛋黄菌、杏菌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. )
此菌可食用,味道鲜美,具浓郁的水果香味。其香味物质主要是挥发性的1-辛烯-3-醇。目前不能人工栽培,且菌丝体可深层发酵培养。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真菌甘油脂(mycoglycolipids)。可药用,其性寒、味甘、能清目、益肠胃。用于维生素甲缺乏症。还可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疾病。对小白兔肉瘤180有抑制作用。可与云杉、冷杉、铁杉、栎、栗、山毛榉、鹅耳枥等形成菌根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鸡油菌科 > 鸡油菌属 >
分布: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吉林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香港 广东 广西 海南 陕西 甘肃 四川 云南 西藏 - 金黄鸡油菌( Cantharellus aurantiacus Fr. Hygrophoropsis aurantiaca (Wulf. : Fr.) MaireClitocybe aurantiaca Studer)
欧洲视为毒菌,还有致幻反应。而日本作为食用菌。在我国有记载可食用。有认为煮后无毒。
- 多汁乳菇(红奶浆菌、牛奶菇、奶汁菇 Lactarius volemus Fr. )
可食用。试验抗癌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%和90%。含七元醇[C7H9.(OH)7],可合成橡胶,幼小子实体含量高。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广东 广西 四川 安徽 福建 江苏 江西 湖南 湖北 海南 云南 贵州 甘肃 陕西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山西 西藏 - 香亚环乳菇( Lactarius subzonarius Hongo )
可食用。具浓的芳香气味。属外生菌根菌。
- 绒边乳菇( Lactarius pubescens (Fr. ex Kronbh.) Fr. )
有记载有毒。属外生菌根菌。
- 白乳菇(白奶浆菌、辣乳菇、板栗菌 Lactarius piperatus (L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,但需煮沸、浸泡加工后食用。此种含类树脂物质,有人食用引起呕吐反应。据记载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%和70%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河北 陕西 甘肃 云南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西 广东 安徽 江苏 辽宁 福建 台湾 湖南 浙江 江西 山西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- 沥青色乳菇( Lactarius picinus Fr. )
可食用,但味不佳,带有麻辣味。此菌与黑褐色乳菇(Lactarius lignyotus) 外形特征很近似。但此后种菌盖有皱且有明显的小突起。
- 苍白乳菇( Lactarius pallidus (Pers. : Fr.) Fr. )
可食用。据报道,此种含抗癌物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80%。
- 环纹苦乳菇( Lactarius insulsus (Fr.) Fr. )
味辛辣,很苦,不堪食用。在四川等地区群众视为毒菌无人采食。该菌制成“舒筋丸”治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舒、四肢抽搐。子实体含橡胶物质,是干重的0.05%。又属外生菌根菌,与榆、桦木等树形成菌根。
- 红汁乳菇( Lactarius hatsudake Tanaka )
可食用。味道比较好。可收集加工。此菌试验抗癌,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10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%。另外,与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台湾 香港 海南 河南 福建 河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广东 西藏 湖南 甘肃 陕西 四川 - 松乳菇( Lactarius deliciosus (L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。味道柔和后稍辛辣。产量大,便于收集,加工销售。另外子实体含橡胶物质。与松杉、铁杉、冷杉、高山松、马尾松及多种阔叶树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浙江 香港 台湾 海南 河南 河北 山西 吉林 辽宁 北京 湖北 山东 陕西 贵州 广东 广西 内蒙古 江苏 安徽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西藏 新疆 - 绿菇(变绿红菇、青盖子 、青菌(东北)、青面梨菇(福建)、青蛙菌、绿豆菌(广西)、青脸菌(四川)、青头菌(昆明)、青汤菌(贵州) Russula virescens (Schaeff. ex Zanted.) Fr. )
可食用,味鲜美。可药用。记载“主治眼目不明,克泻肝经之火,散热舒气,服之最良,但不可多食,食之宜以姜为使”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60-70%。与栎、桦、栲、栗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江苏 福建 河南 甘肃 陕西 广西 广东 西藏 四川 云南 贵州 - 稀褶黑菇(老鸦菌、大叶火炭菇(广西)、格绕(西藏)、火炭菇(福建)、菌子王(江西)、猪仔菌(四川) Russula nigricans (Bull.) Fr. )
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采食,但在广西、江西等地发生过中毒。食后恶心、呕吐、腹部剧痛、流唾液、筋骨痛或全身发麻,神志不清等。中毒严重者有肝肿大、黄疸等、导致死亡。可药用。福建民间用来治疗痢疾,制成“舒筋丸”,可治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适、四肢抽搐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60%。与云杉、黄杉、栎、山毛榉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
分布:吉林 江苏 安徽 江西 福建 广东 广西 陕西 四川 云南 甘肃 贵州 湖北 湖南 - 淡紫红菇(丹红菇 Russula lilacea Quél. )
可食用。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记载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达6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%。
- 红菇(美丽红菇、鳞盖红菇 Russula lepida Fr. )
可食用。也有人因其辛辣而不食用。此菌记载抗癌。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为10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%。本菌系外生菌根菌。与松、栎、山毛榉、鹅耳枥、桦、栗等形成菌根。
- 变色红菇(全缘红菇 Russula integra (L.) Fr. )
可食用。文献记载味道好。此菌药用: 是“舒筋丸”的成分之一。可治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适、四肢抽搐。此菌属外生菌根菌。
- 粘绿红菇(叉褶红菇 Russula furcata (Pers.) Fr. )
可食用。属外生菌根菌,与云杉、山毛榉、栎等多种树木形成菌根。
- 臭黄菇(鸡屎菌(广西)、油辣菇(四川)、黄辣子、牛犊菌(广西)、牛马菇(福建) Russula fotens Pers. : Fr. )
此菌晒干,煮洗后食用。但往往食后中毒。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甚至精神错乱、昏睡、面部肌肉抽搐、牙关紧闭等症状。一般发病快,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。可药用。制成“舒筋丸”可治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适、四肢抽搐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70%。子实体含有橡胶物质,可能利用合成橡胶。属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
分布:河北 河南 山西 黑龙江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湖南 广西 广东 四川 云南 甘肃 陕西 西藏 - 毒红菇(呕吐红菇、棺材盖子(黑龙江)、小红脸菌(四川) Russula emetica (Schaeff. : Fr.) Pers. ex S. F. Gray )
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症。如剧烈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一般及时催吐治疗,严重者面部肌肉抽搐或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死亡。据记载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高达10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达90%。属外生菌根菌,与多种树木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
分布:河北 吉林 河南 江苏 安徽 福建 湖南 四川 甘肃 陕西 广东 广西 西藏 云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