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黄菇 Russula fotens Pers. : Fr. 鸡屎菌(广西)、油辣菇(四川)、黄辣子、牛犊菌(广西)、牛马菇(福建)
中文学名 | 臭黄菇 |
---|---|
拉丁学名 | Russula fotens Pers. : Fr. |
中文别名 | 鸡屎菌(广西)、油辣菇(四川)、黄辣子、牛犊菌(广西)、牛马菇(福建) |
同物异名 | |
分类地位 | 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 |
形态特征 | 子实体中等大。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,表面粘至粘滑,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粗条棱,直径7-10cm,扁半球形,平展后中部下凹,往往中部土褐色。菌肉污白色,质脆,具腥臭气味,麻辣苦。菌褶污白至浅黄色,常有深色斑痕,一般等长,弯生或近离生,较厚。菌柄较粗壮,圆柱形,长3-9cm,粗1-2.5cm,污白色至淡黄褐色,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,内部松软至空心。孢子印白色。孢子无色,近球形,有明显小刺及棱纹,7.5-12.5μm。褶侧囊体近梭形,38-56μm×8.8-11.3μm。 |
图 例 | ![]() 图 725 臭黄菇 : 1. 子实体, 2. 孢子, 3. 囊体 |
生态习性 | 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。 |
分布地区 | 河北 河南 山西 黑龙江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湖南 广西 广东 四川 云南 甘肃 陕西 西藏 |
经济用途 | 此菌晒干,煮洗后食用。但往往食后中毒。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甚至精神错乱、昏睡、面部肌肉抽搐、牙关紧闭等症状。一般发病快,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。可药用。制成“舒筋丸”可治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适、四肢抽搐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70%。子实体含有橡胶物质,可能利用合成橡胶。属外生菌根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