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菌目经济真菌
- 浅黄根须腹菌(淡黄根包菌 Rhizopogon luteolus Fr. et Nordg. )
可食用,味鲜美。属外生菌根菌。
- 玉米黑粉菌(玉蜀黍黑粉菌 Ustilago maydis (DC.) Corda )
此菌分布极广泛,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。幼嫩时可以食用,也有生食,有甜味,炒食另有风味。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,并能助消化和通便。在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、赖氨酸、丙氨酸、精氨酸、蛋氨酸、苏氨酸、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。此菌可加工药用,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收集(孢子粉)炼蜜丸,备用。其性寒、味甘,利肝脏益肝胃和解毒作用。又治神精衰弱,小儿疳积。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 ,作香料工业中合成麝香类的原料。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。另生产一种异生长素,吲哚乙酸,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。
分类:黑粉菌目 > 黑粉菌科 > 黑粉菌属 >
分布:河北 山西 黑龙江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河南 广东 宁夏目前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分布 - 茭白黑粉菌(茭白、菰黑粉菌、菰菌 Ustilago esculenta Henn. Yenia esculenta (P. Henn.) Liou)
此菌及其寄主膨大部分通称茭白,是一种菜蔬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。茭白可药用,能去烦热,除目赤、解酒毒、利二便。有记载常食茭白可以防癌。另外,此菌可形成异生长素即吲哚乙酸(IAA)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,使其寄生部位膨大。日本除作为药用或食用外,还作染粘和化妆品等。
分类:黑粉菌目 > 黑粉菌科 > 黑粉菌属 >
分布:河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台湾 香港 河南 湖南 湖北 海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云南 黑龙江 - 麦散黑粉菌(麦奴、裸黑粉菌 Ustilago nuda (Jens.) Rostr. )
可药用。其性温、味淡,具发汗、止痛作用。利用收集的孢子堆制成麦奴丸,用于治疗伤寒、气温病和头痛、无汗、热极、烦闷、口噤,又可治疗妇女血崩等症。另外,小麦等寄生此种黑粉菌后使穗头变成黑粉,造成减产。
分类:黑粉菌目 > 黑粉菌科 > 黑粉菌属 >
分布:河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西 内蒙古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河南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新疆 西藏 四川 贵州 云南 海南 - 皱盖假芝(皱盖乌芝 Amauroderma rudis (Berk.) Cunn. Polyporus rudis Berk.)
此种属热带、亚热带真菌。可供药用,性平,味淡,能消积化瘀,常用量3-15克,水煎服。属木腐菌,腐朽力强,被侵害树干木材形成蜂窝状白色腐朽。对小白鼠肉瘤抑制率为80%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灵芝科 > 假芝属 >
分布:此种属热带 亚热带真菌云南 贵州 福建 台湾 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 西藏 - 紫光灵芝( Ganoderma valesiacum Boud. )
属木材腐朽菌,引起白色腐朽。可能有药用价值。
- 热带灵芝(相思灵芝 Ganoderma tropicum (Junq.) Bres. )
可药用。福建民间用来治冠心病。也可当作灵芝制成糖浆使用,有其疗效。
- 紫灵芝(紫芝 Ganoderma sinensis Zhao,Xu et Zhang Ganoderma japonicum (Fr.) Lloyd)
药用,性温,味淡,能健脑、消炎、利尿、益胃,有滋补强壮作用 。据 《神农本草经 》记载 “紫芝可治耳聋、利关节、保神、益精气、坚筋骨 ”。治神经衰弱,头昏失眠,慢性肝炎、支气管哮喘。子实体及菌丝体含蛋白质、氨基酸 ,还原性物质、糖类、香豆精、甾类或三萜类等 。子实体中还含有油脂、蜡、挥发性及升华性物质。还分离出I甜菜碱(betaine),Ⅱr-三甲胺基丁酸(r-butyrobetaine)和Ⅲ甜菜碱的盐酸盐三种生物碱。Ⅱ有抗缺氧和增加冠脉流量作用。
- 背柄紫灵芝(匙状灵芝 Ganoderma cochlear (Bl. & Nees) Bres. )
属于木材的腐朽菌,引起白色腐朽。
- 宽棱木层孔菌(宽棱针层孔 Phellinus torulosus (Pers.) Bourd. & Galz. )
属木腐菌,引起木材白色腐朽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木层孔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河北 浙江 江西 云南 广西 广东 海南 台湾 福建 - 稀硬木层孔菌(稀针层孔菌、稀针层孔 Phellinus robustas (Karst.) Bond. et Sing. Fomes robustus Karst.)
可药用。据报道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60%到70%。引起心材白色腐朽。此菌与针层孔菌相近似,主要区别是同心环棱纹稀而宽,裂纹较小,边缘钝而粗,子实层中无刚毛或稀少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木层孔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四川 云南 宁夏 山西 台湾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青海 新疆 西藏 - 缝裂木层孔菌(裂褐层孔菌 Phellinus rimosus (Berk.) Pilat. Pyropolyporus rimosus (Berk.)Teng)
可药用。据报道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。是树木重要的木腐菌。引起活立木树干心材白色腐朽。此菌与针层孔菌形态上相近似,主要区别担孢子黄褐色。
- 哈尔蒂木层孔菌(哈尔蒂针层孔菌 Phellinus hartigii (Allesch. et Schnabl) Imaz. Fomes hartigii (Allesch. et Schnabl.) Bres.)
属木腐菌,危害冷杉类树木比较严重,引起白色腐朽。另外能产生草酸。水和甲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67.9%-10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%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木层孔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河北 山西 甘肃 青海 新疆 福建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- 淡黄木层孔菌(粗皮针层孔 Phillinus gilvus (Schw. : Fr.) Pat. Polyporus gilvus Schw. : Fr.)
属木腐菌。被侵害枯立木、倒木和伐木桩木材产生白色腐朽。药用有补脾、祛湿、健胃作用。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9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%。常在木耳段木上出现,被视为“杂菌” 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木层孔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安徽 四川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南 贵州 云南 广西 海南 福建 台湾 广东 - 贝状木层孔菌(针贝针孔菌 Phellinus conchatus (Pers. : Fr.) Quél. )
属木腐菌。医用活血、补五脏六腑,化积解毒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木层孔菌属 >
分布:河北 陕西 甘肃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湖南 广东 广西 河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海南 - 红缘拟层孔菌(红缘多孔菌 Fomitopsis pinicola (Swartz.: Fr.) Karst. Fomes pinicolo (Sw. : Fr.) Cke.)
此菌是云杉等针叶树危害较大的一种木腐菌。引起木质部褐色块状腐朽。据报道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70%,对艾氏癌抑制率为80%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拟层孔菌属 >
分布:河北 甘肃 黑龙江 新疆 山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台湾 内蒙古 广东 广西 湖南 吉林 西藏 - 药用拟层孔菌(药用层孔菌、阿里红(新疆)苦白蹄 Fomitopsis officinalis (Vill. : Fr.) Bond. Polyporus officinalis Vill. : Fr.Fomes officinalis (Vill. : Fr.) Ames.)
为民间使用的药材,新疆叫做“阿里红”,治疗腹痛,感冒及肺结核患者盗汗和慢性气管炎,毒蛇咬伤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%。另含齿菌酸(ehuricoic acid)等。引起树干材褐色块状腐朽。
- 硬皮褐层孔菌(钢青褐层孔菌 Fomes adamantinus (Berk.) Cke. Pyropolyporus adamantinus (Berk.) Teng)
无味,药用治胃气痛。属木腐菌。
- 杨锐孔菌(囊层菌 Oxyporus populinus (Schum.: Fr.) Donk Fomes populinus (Schum.: Fr.) Cke.)
属木腐菌,被害部位木质形成白色腐朽,是一种比较广泛危害阔叶树木的木腐菌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锐孔菌属 >
分布:河北 山西 河南 陕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福建 广西 黑龙江 甘肃 内蒙古 - 扇形小孔菌(毛褐扇、扇状云芝 Microporus flabelliformis (Kl.: Fr.) O.Kuntze Polystictus flabelliformis Fr.Coriolus flabelliformis (Fr.) Aoshima)
属木腐菌,引起木材形成白色腐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