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菌目经济真菌
- 硫磺菌(硫磺多孔菌、硫色多孔菌 Laetiporus sulphureus (Fr.) Murrill Polyporus sulphureus Fr.Tyromyces sulphureus (Bull. : Fr.) Donk)
幼时可食用,味道较好。药用,性温,味甘,能调节肌体,增进健康、抵抗疾病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80%和90%。治疗乳腺癌,前列腺癌的辅助药物,此菌产生齿孔菌酸(eburicoic acid) 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。另外还产生甜菜碱(betaine)、胡芦巴碱(trigionelline)和(γ-hutyro-betarine)等生物碱。引起木材褐色块状腐朽。常生长在香菇段木上,被 视为“杂菌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硫磺菌属 >
分布:河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甘肃 河南 福建 台湾 云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西藏 新疆 - 毛盖干酪菌(绒毛栓菌 Tyromyces pubescens (Schum. : Fr.) Imaz. Trametes pubescens (Schum. : Fr.) Pilat.)
属木腐菌,引起木才腐朽,对木质的破坏力较强,腐朽蔓延较迅速,属白色腐朽类型。往往生 长在香菇段木上,影响其生长,属于食用菌灾坡饰?9.5%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干酪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河北 山西 辽宁 宁夏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福建 新疆 内蒙古 陕西 湖北 贵州 西藏 - 圆瘤孢多孔菌(圆孢地花、圆刺孢多孔菌、塔菰、山地剌孢多孔菌 Bondarzewia montana (Quél.) Sing. Polyporus montanus (Quel.) Ferry)
幼嫩时可食用,味微苦。在福建群众解野菇中毒。可人工栽培。
- 烟色烟管菌(亚黑管菌 Bjerkandera fumosa (Pers. : Fr.) Karst. )
属木腐菌,引起木材产生海绵状白色腐朽。辽宁丹东地方用于治疗子宫癌。熬煎或开水浸泡,饭后服用浸出液,日服二次,每千克为一疗程。在香菇段木栽培中,往往出现在段木上视为“杂菌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烟管菌属 >
分布:吉林 河北 辽宁 青海 广西 黑龙江 湖南 广西 四川 云南 江苏 福建 甘肃 陕西 贵州 - 烟管菌(烟色多孔菌、黑管菌 Bjerkandera adusta (Willd. : Fr.) Karst. )
报导有抗癌作用。另外有时生长在香菇段木上,影响其产量,视之为“杂菌”。引起木材产生白色腐朽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烟管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贵州 江苏 江西 福建 河南 台湾 湖南 广西 新疆 西藏 - 青柄多孔菌(褐多孔菌 Polyporus picipes Fr. Polyporus badius (Pers.ex Gray) Schw.)
属木腐菌,导致桦、椴、水曲柳、槭或冷杉的木质部形成白色腐朽。产生齿孔菌酸、有机酸、多糖类以及纤维素酶、漆酶等代谢产物,提供轻工、化工及医学使用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多孔菌属 >
分布: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甘肃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广西 福建 四川 云南 贵州 西藏 - 黄多孔菌( Polyporus elegans (Bull.) Fr. )
此菌药用。其性温,味微咸,能追风散寒,舒筋活络,制成中药“舒筋散”,治腰腿疼痛,手足麻木,筋络不舒。有认为此种与多孔菌(P. varius)同种,但也有记述有明显差异,在此作为两种记述其可应用价值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多孔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陕西 山西 甘肃 四川 安徽 青海 浙江 江西 云南 广西 福建 新疆 西藏 - 黑柄拟多孔菌(黑柄仙盏 Polyporellus melanopus (Sw.) Pilat Polyporus melanopus (Sw.) Fr.)
可药用,试验抗癌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%。幼嫩时可食用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拟多孔菌属 >
分布:河北 北京 山西 河南 陕西 甘肃 江西 浙江 福建 湖南 广东 青海 云南 新疆 - 茯苓(松茯苓、茯灵、茯兔 Poria cocos (Schw.) Wolf. )
我国药用茯苓已历史久远,传统以福建产“闽苓”、安徽产“安苓”、云南产“云苓”著名。据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,“茯苓主治胸肋逆气,忧患惊邪恐悸,心下结痛、寒热烦满咳逆,口焦舌干,利小便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“茯神治心病”,“茯苓皮主治水肿肤胀”。治泻温热,生津止渴,退热安胎,宁心益气,而消烦燥。另有降低血糖作用。现代研究茯苓含茯苓酸(pachymic acid),层孔菌酸(eburicoic acid)、去氢层孔菌酸(dehydro-eburicoic acid)、16α-羟基层孔酸(tumucosic acid)、松苓酸(pinicolic acid)等三萜酸化合物。还有β-茯苓聚糖(β-pachyman)约93%,还含有甲壳质、脂肪、麦角甾醇、卵磷脂、右旋菌糖、腺嘌呤、组氨酸、胆碱、茯苓酸3-β-邻乙酰多孔菌酸β(3β-P-acetyl,polyorenic acidβ)。把茯苓的主要成份β-茯苓聚糖(pochyman)转化变成茯苓多糖(pachymaran),试验证明对某些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。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96.88%。茯苓传统又作为补品,久服可“除百病,润肌肤,延年益寿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卧孔菌属 >
分布:安徽 福建 云南 湖北 浙江 四川 贵州 河南 湖南 江苏 广东 广西 甘肃 陕西 山东 河北不少地区已引种人工栽培 - 乳白耙菌(白囊菌 Irpex lacteus Fr. Hirschioporus lacteus (Fr.) Teng.)
属木腐菌,可使多种树木、木材导致边材白腐。生香菇、木耳段木上,被视为杂菌。另外,可药用,治疗慢性肾炎。另含有多糖、皂甙、有机酸、生物碱及17种氨基酸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齿菌科 > 耙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台湾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南 贵州 云南 广东 广西 福建 西藏 - 耳匙菌( Auriscalpium vulgare S. F. Gray Hydnum auriscalpium L. : Fr.)
属木腐菌类,常导致松、杉球果腐烂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齿菌科 > 耳匙菌属 >
分布:安徽 福建 江西 浙江 湖南 香港 广东 广西 云南 四川 甘肃 陕西 吉林 西藏 海南 - 赭黄齿耳菌(绒盖齿菌 Steccherinum ochraceum (Pers. : Fr.) Gray. Hydnum ochraceum Pers. : Fr.)
引起木材白色腐朽。往往生于香菇段木上,影响其产量和质量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齿菌科 > 齿耳菌属 >
分布:河北 黑龙江 吉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- 牛舌菌(肝色牛排菌 Fistulina hepatica (Schaeff.) Fr. )
可食用。且含水多,味道一般,已人工栽培成功。且含明胶胨,木糖及阿拉伯糖等。试验有抑癌作用,对小白鼠肉癌180抑制率80%-95%,对艾氏癌抑制率90%。
- 莲座革菌(灰色干巴菌 Thelephara vialis Schw. )
可食用,味一般,生长后期质味变差,甚至有臭味,不宜食用。可药用,制成“舒筋丸”,治腰腿疼痛,手足麻木,筋络不舒,四肢抽搐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革菌科 > 革菌属 >
分布:青海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海南 陕西 四川 云南 台湾 - 绣球菌(绣球蕈 Sparassia crispa (Wulf.) Fr. )
此菌可食用,味道较好。还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。其培养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抵抗作用。另外产生对某些真菌有抵抗作用的绣球菌素(sparassol)。
- 软刺革菌(软锈革 Hymenochaete sallei Berk. & Curt. )
属木腐菌,引起多种阔叶树木或枕木形成白色腐朽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刺革菌科 > 刺革菌属 >
分布:吉林 辽宁 四川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贵州 云南 广西 福建 海南 青海 广东 湖南 西藏 - 红锈刺革菌(红锈革 Hymenochaete mougeotii (Fr.) Cke. )
此菌侵害树木多种,可引起木材白色腐朽。偶尔生长在木耳的段木上,视为“杂菌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刺革菌科 > 刺革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广东 广西 四川 云南 西藏 - 扁韧革菌( Stereum ostrea (Bl. et Nees) Fr. Stereum fasciatum (Schw.) Fr.Thelephora fasciata Schw.)
木腐菌,引起多种阔叶树木质腐朽。又记载产生草酸,含纤维素分解酶,应用于食品加工等方面。有时出现于栽培的香菇段木上,被视为“杂菌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韧革菌科 > 韧革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云南 四川 宁夏 新疆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海南 贵州 西藏 - 毛革盖菌(毛栓菌 Stereum hirsutum (Willd. : Fr.) S. F. Gray )
可供药用,民间用于除风湿、疗肺疾、止咳、化脓、生肌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%和80%。此菌引起木材形成海绵状白色腐朽。生长在段木上,与木耳争养料,被视为“杂菌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韧革菌科 > 韧革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河北 河南 山西 内蒙古 四川 安徽 浙江 江苏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青海 甘肃 湖南 湖北 新疆 西藏分布全国各省区 - 烟色韧革菌(烟色血革 Stereum gausapatum Fr. )
此菌导致树木的木质腐朽,特别可引起橡胶树的管腐病。出现在香菇段木上,属食用菌段木栽培中的“杂菌”之一。危害程度往往严重。对小白鼠肉瘤180 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%和100%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韧革菌科 > 韧革菌属 >
分布:河北 山西 甘肃 四川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云南 广西 福建 海南 陕西 贵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