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菌目经济真菌
- 白乳菇(白奶浆菌、辣乳菇、板栗菌 Lactarius piperatus (L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,但需煮沸、浸泡加工后食用。此种含类树脂物质,有人食用引起呕吐反应。据记载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%和70%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河北 陕西 甘肃 云南 四川 贵州 西藏 广西 广东 安徽 江苏 辽宁 福建 台湾 湖南 浙江 江西 山西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- 松乳菇( Lactarius deliciosus (L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。味道柔和后稍辛辣。产量大,便于收集,加工销售。另外子实体含橡胶物质。与松杉、铁杉、冷杉、高山松、马尾松及多种阔叶树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浙江 香港 台湾 海南 河南 河北 山西 吉林 辽宁 北京 湖北 山东 陕西 贵州 广东 广西 内蒙古 江苏 安徽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西藏 新疆 - 黄孢红菇(黄孢花盖菇 Russula xerampelina (Schaeff. ex Secr.) Fr. )
可食用。往往产量大,便于收集利用。此菌含抗癌物,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%。与云杉、松、黄杉、铁杉、栎、杨、榛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褐紫红菇(凯莱红菇 Russula queletii Fr. )
据记载有毒,不宜采食。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- 橄榄色红菇( Russula olivascens (Pers.) Bres. )
可食用。在新疆天山混交林带产量大,可收集加工。属外生菌根菌,与云杉、杨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青黄红菇(黄褐红菇 Russula olivacea (Schaeff.) Fr. )
可食用。又属外生菌根菌,与山杨、桦、楸等形成菌根。
- 蜜黄菇(黄白红菇 Russula ochroleuca (Pers.) Fr. )
可食用,又属外生菌根菌,与云杉、山毛榉、疣皮桦、杨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甘肃 江苏 安徽 广东 福建 四川 西藏 贵州 云南 新疆 - 变色红菇(全缘红菇 Russula integra (L.) Fr. )
可食用。文献记载味道好。此菌药用: 是“舒筋丸”的成分之一。可治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适、四肢抽搐。此菌属外生菌根菌。
- 紫红菇(紫菌子 Russula depalleus (Pers.) Fr. )
可食用,且味道较好。此菌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- 大白菇( Russula delica Fr. )
可食用,其味较好。试验抗癌率高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达100%。对多种病原菌有明显抵抗作用。同云杉、冷杉、松、铁杉、黄杉、山毛榉、高山栎、山杨等形成菌根。
- 花盖菇(蓝黄红菇 Russula cyanoxantha Schaeff. : Fr. )
可食用,味道较好。据资料报道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%。可与马尾松、高山松、云南松、高山栎、栗、山毛榉、鹅耳枥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
分布:吉林 辽宁 江苏 安徽 福建 河南 广西 陕西 青海 云南 贵州 湖南 湖北 广东 黑龙江 山东 四川 西藏 新疆 - 亚疣柄牛肝菌(金黄牛肝菌、单色牛肝菌 Leccinum subglabripes (Peck) Sing. Boletus unicolor Frost.)
记载可以食用。是外生菌根菌。
- 褐疣柄牛肝菌( Leccinum scabrum (Bull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。味道鲜美,菌肉细嫩,属优良食菌。可与桦、山毛榉、杨、柳、椴、榛、松等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疣柄牛肝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广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西藏 陕西 新疆 青海 四川 云南 辽宁 - 橙黄疣柄牛肝菌( Leccinum aurantiacum (Bull.) Gray )
可食用,其味比较好。属外生菌根菌。与乔松、桦、山杨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削脚牛肝菌(红脚牛肝 Boletus queletii Schulz. )
可食用。属外生菌根菌,与疣皮桦、杨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红网牛肝菌(褐黄牛肝菌、见手青(四川、云南)、摸青菰(福建) Boletus luridus Schaoff. : Fr. )
此种在新疆有人采食,而在南方有中毒发生。含胃肠道刺激物等毒素。中毒后主要出现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病症。据报导小白鼠试验有毒。与马尾松、疣皮桦、鹅耳枥、山毛榉、栎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茶褐丝盖伞(茶色毛锈伞 Inocybe umbrinella Bres. )
中毒同裂丝盖伞,产生神经精神型症状。
- 裂丝盖伞(裂丝盖菌、裂盖毛锈伞 Inocybe rimosa (Bull. : Fr.) Quél. )
此种毒菌曾在北京、山西等地区有中毒事例。中毒后,潜伏期半小时至2小时,主要产生神经精神病状。出现大汗,流涎,瞳孔缩小,视力减弱,发冷发热,牙关紧闭或小便后尿道刺痛,四肢痉挛,有的精神错乱。甚至有的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而死亡。早期催吐,或用阿托品疗效较好。此菌分布极广泛,与栎、榆、柳、杨等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- 肝褐丝盖伞(放射丝盖伞、肝褐毛锈伞 Inocybe radiata Peck )
误食中毒主要产生恶心,呕吐,腹泻等胃肠道症状。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,曾在四川等地发生过中毒事例。
- 黄丝盖伞(黄毛锈伞 Inocybe fastigiata (Schaeff.) Fr. )
有毒,具毒性与裂丝盖伞相同。此菌可抗抗湿疹。据报道可与栎、柳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丝膜菌科 > 丝盖伞属 >
分布:河北 山西 吉林 福建 贵州 江苏 四川 青海 香港 云南 内蒙古 甘肃 新疆 黑龙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