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菌目经济真菌
- 软刺革菌(软锈革 Hymenochaete sallei Berk. & Curt. )
属木腐菌,引起多种阔叶树木或枕木形成白色腐朽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刺革菌科 > 刺革菌属 >
分布:吉林 辽宁 四川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贵州 云南 广西 福建 海南 青海 广东 湖南 西藏 - 红锈刺革菌(红锈革 Hymenochaete mougeotii (Fr.) Cke. )
此菌侵害树木多种,可引起木材白色腐朽。偶尔生长在木耳的段木上,视为“杂菌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刺革菌科 > 刺革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广东 广西 四川 云南 西藏 - 细绒韧革菌(细绒硬革 Stereum pubescens Burt. Br. )
可药用。此菌为木腐菌,有时繁殖生长在木耳、毛木耳段木上,争夺营料,被视有害“杂菌”。
- 扁韧革菌( Stereum ostrea (Bl. et Nees) Fr. Stereum fasciatum (Schw.) Fr.Thelephora fasciata Schw.)
木腐菌,引起多种阔叶树木质腐朽。又记载产生草酸,含纤维素分解酶,应用于食品加工等方面。有时出现于栽培的香菇段木上,被视为“杂菌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韧革菌科 > 韧革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云南 四川 宁夏 新疆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海南 贵州 西藏 - 毛革盖菌(毛栓菌 Stereum hirsutum (Willd. : Fr.) S. F. Gray )
可供药用,民间用于除风湿、疗肺疾、止咳、化脓、生肌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%和80%。此菌引起木材形成海绵状白色腐朽。生长在段木上,与木耳争养料,被视为“杂菌”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韧革菌科 > 韧革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吉林 河北 河南 山西 内蒙古 四川 安徽 浙江 江苏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青海 甘肃 湖南 湖北 新疆 西藏分布全国各省区 - 烟色韧革菌(烟色血革 Stereum gausapatum Fr. )
此菌导致树木的木质腐朽,特别可引起橡胶树的管腐病。出现在香菇段木上,属食用菌段木栽培中的“杂菌”之一。危害程度往往严重。对小白鼠肉瘤180 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%和100%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韧革菌科 > 韧革菌属 >
分布:河北 山西 甘肃 四川 安徽 江苏 浙江 江西 云南 广西 福建 海南 陕西 贵州 - 丛片韧革菌(龟背刷革 Stereum frustulosum (Pers.) Fr. Xylobolus frustulatus (Pers. : Fr.) Boidin)
此菌是林区树木重要病源菌之一,引起木材的白色孔状腐朽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%和80%。
- 平伏韧革菌(平伏刷革菌 Stereum annosum Berk. et Br. Xylobolus annosus (Berk. et Br.) Boldin)
此菌可导致木材白色孔状腐朽。另有抗癌作用,据试验对小白鼠肉瘤180 的抑制率为9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100%。
- 尖枝瑚菌(木瑚菌 Ramaria apiculata (Fr.) Donk )
可食用。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%。
- 棒瑚菌(杵棒、棒锤菌 Clavariadelphus pistallaris (Fr.) Donk. )
此菌微带苦味,可以食用。但四川地区有人曾反映有中毒发生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珊瑚菌科 > 棒瑚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河北 吉林 甘肃 云南 西藏 福建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- 白色拟枝瑚菌(白珊瑚菌、白色锁瑚菌、孔策拟枝菌 Ramariopsis kunzei (Fr.) Corner Clavulina kunzei Fr.)
可食用。也可引起木质腐朽。
- 冠锁瑚菌(仙树菌 Clavulina cristata (Holmsk. : Fr.) Schroet. )
可食用。子实体小,食用意义不大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珊瑚菌科 > 锁瑚菌属 >
分布:黑龙江 山西 江苏 安徽 浙江 海南 广西 广东 贵州 甘肃 青海 新疆 四川 西藏 云南 - 灰色锁瑚菌(灰仙树菌 Clavulina cinerea (Bull. : Fr.) Schrot. Clavaria cinerea Fr.)
可食用。
- 虫形珊瑚菌(豆芽菌 Clavaria vermicularis Fr. )
可食用,因子实体小,往往食用价值不很大。
- 喇叭陀螺菌(喇叭菌、张札西母(西藏)、早莫娄马(西藏) Gomphus floccosus (Schw.) Sing. Cantharellus floccosus Schw.)
此菌在许多地区采食,但在云南曾报道食后会中毒,引起胃肠道病症,含有松蕈酸(agaricieacid)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鸡油菌科 > 陀螺菌属 >
分布:四川 云南 湖南 湖北 安徽 广西 广东 福建 陕西 台湾 山东 贵州 西藏 - 金黄喇叭菌(金号角 Craterellus aureus Berk. et Curt. )
此菌可食用,味道鲜美,并且浓郁的水果香气。与某些阔叶树形成外生菌根。目前未见人工驯化培养。
- 小鸡油菌( Cantharellus minor Peck )
可食用,味鲜美。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同鸡油菌可药用,清目、利肺、益肠胃。含有维生素A,对皮肤干燥、夜盲症、眼炎等有医疗作用。
- 鸡油菌(鸡蛋黄菌、杏菌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. )
此菌可食用,味道鲜美,具浓郁的水果香味。其香味物质主要是挥发性的1-辛烯-3-醇。目前不能人工栽培,且菌丝体可深层发酵培养。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真菌甘油脂(mycoglycolipids)。可药用,其性寒、味甘、能清目、益肠胃。用于维生素甲缺乏症。还可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疾病。对小白兔肉瘤180有抑制作用。可与云杉、冷杉、铁杉、栎、栗、山毛榉、鹅耳枥等形成菌根。
分类:非褶菌目 > 鸡油菌科 > 鸡油菌属 >
分布: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吉林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香港 广东 广西 海南 陕西 甘肃 四川 云南 西藏 - 多汁乳菇(红奶浆菌、牛奶菇、奶汁菇 Lactarius volemus Fr. )
可食用。试验抗癌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%和90%。含七元醇[C7H9.(OH)7],可合成橡胶,幼小子实体含量高。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广东 广西 四川 安徽 福建 江苏 江西 湖南 湖北 海南 云南 贵州 甘肃 陕西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山西 西藏 - 绒白乳菇(石灰菌、绒盖乳菇、羊毛白乳菇 Lactarius vellereus (Fr.) Fr. )
记载有毒,但经过加工处理后可食用。或制成“舒筋丸”,治疗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适,四肢抽搐。对小白鼠肉瘤180 及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60%。另外属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乳菇属 >
分布:江西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安徽 福建 四川 云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甘肃 西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