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菌目经济真菌
- 削脚牛肝菌(红脚牛肝 Boletus queletii Schulz. )
可食用。属外生菌根菌,与疣皮桦、杨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紫红牛肝菌( Boletus purpureus Fr. )
据记载此菌有毒。属树木外生菌根菌,与栎、栗形成菌根。
- 红网牛肝菌(褐黄牛肝菌、见手青(四川、云南)、摸青菰(福建) Boletus luridus Schaoff. : Fr. )
此种在新疆有人采食,而在南方有中毒发生。含胃肠道刺激物等毒素。中毒后主要出现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病症。据报导小白鼠试验有毒。与马尾松、疣皮桦、鹅耳枥、山毛榉、栎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红柄牛肝菌( Boletus erythropus (Fr. : Fr.) Pers. )
可食用,但仅仅在充分炒熟的情况下食用。此菌与红网牛肝菌、丽柄牛肝菌、小美牛肝菌、紫红牛肝菌均相近,采食时需注意。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%。另外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,可与落叶松、松杉、鹅耳枥、栎、山毛榉、杨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红绒盖牛肝菌(红绒盖牛肝 Xerocomus chrysenteron (Bull. : Fr.) Quél. )
可食用,味较好。此菌是外生菌根菌,与栗、山杨、柳、榛、栎等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绒盖牛肝菌属 >
分布:河北 江苏 河南 西藏 安徽 广东 福建 湖南 辽宁 贵州 云南 甘肃 陕西 - 血红铆钉菇(红肉蘑 Chroogomphis rutilus (Schaeff. : Fr.) O. K. Miller Gomphidius viscidus (L.) Fr.Gomphidius rutilus (Schaeff. : Fr.) Lund. et Nannf.)
此种菌肉厚,食用味道较好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野生食菌之一。药用可治疗神经性皮炎。该菌是针叶树木重要的外生菌根菌。
分类:伞菌目 > 铆钉菇科 > 红铆钉菇属 >
分布:河北 山西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云南 西藏 广东 湖南 青海 四川 - 耳状网褶菌(耳状桩菇 Paxillus panuoides Fr. )
引起树木的木质腐朽。有记载有毒。此菌和腹瓦网褶菌具有强烈的腥臭气味。作者在香港考察了解,从来无人采食。
- 卷边网褶菌(卷边桩菇 Paxillus involutus (Batsch) Fr. )
此种含褐色色素,伤处变褐棕色,东北及其它一些地区广泛采食,但有报导有毒或生吃有毒,出现胃肠道病症,采食时需注意。有囊体。此种是“舒筋散”中药的成分之一,有治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络不舒的功效。与杨、柳、落叶松、云杉、松、桦、山毛榉、栎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网褶菌科 > 网褶菌属 >
分布:河北 北京 吉林 黑龙江 福建 山西 宁夏 安徽 湖南 广东 四川 云南 云南 贵州 西藏 - 毛柄网褶菌(黑毛卷伞菌、黑毛桩菇 Paxillus atrotometosus (Batsch) Fr. )
此种气味难闻,味道略苦,一般无人采食,据报导有毒,不宜食用。此菌可生于倒腐木,引起木材腐朽。
分类:伞菌目 > 网褶菌科 > 网褶菌属 >
分布:河北 吉林 江苏 安徽 广东 广西 福建 湖南 河南 云南 四川 西藏 - 毒粉褶菌(土生红褶菌 Rhodophyllus sinuatus (Bull. : Fr.) Pat. Entoloma lividum (Bull. : Fr.) Quél.)
此种中毒后,潜伏期约半小时,长达6小时。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心跳减慢、呼吸困难、尿中带血,中毒症状往往严重试验抗癌,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10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%。与栎、山毛榉、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晶盖粉褶菌(豆菌(四川),红质赤褶菇 Rhodophyllus clypeatus (L. : Fr.) Quél. Entoloma clypeatum (L. : Fr.) Kummer)
此种外形与有毒的褐盖粉褶菌较相似,同时都具有淀粉气味,不易区别,但褐盖粉褶菌菌盖灰褐色。采食时需注意区别。据试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10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%。此菌与李、山楂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- 斜盖粉褶菌(角孢斜盖伞、角孢斜顶蕈 Rhodophyllus abortivus (Berk. & Curt.) Sing. Entoloma abortivum (Berk. & Curt.) Donk.Clitopilus abortivus (Berk. & Curt.) Sacc.)
此种可食,味道鲜美。据资料记载。对肉瘤180有抑制作用。有时子实体变畸型,只形成球形或半球形的菌丝块,其直径2-8cm,污白色至污黄色,变松软,内部白色,具香气味,可以食用。另外同毒粉褶菌子实体颜色、形状相似,但毒粉褶菌菌褶直生至弯生,采食时需加注意。
- 粘锈耳(软靴耳 Crepidotas mollis (Schaeff. : Fr.) Gray )
可食用,但个体较小,食用意义不很大。
分类:伞菌目 > 锈耳科 > 锈耳属 >
分布:河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湖南 福建 河南 广东 香港 陕西 青海 四川 云南 西藏 - 黄茸锈耳(鳞锈耳、黄茸靴耳 Crepidotus fulvotomentosus Peck )
可以食用。属木腐菌。
- 茶褐丝盖伞(茶色毛锈伞 Inocybe umbrinella Bres. )
中毒同裂丝盖伞,产生神经精神型症状。
- 裂丝盖伞(裂丝盖菌、裂盖毛锈伞 Inocybe rimosa (Bull. : Fr.) Quél. )
此种毒菌曾在北京、山西等地区有中毒事例。中毒后,潜伏期半小时至2小时,主要产生神经精神病状。出现大汗,流涎,瞳孔缩小,视力减弱,发冷发热,牙关紧闭或小便后尿道刺痛,四肢痉挛,有的精神错乱。甚至有的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而死亡。早期催吐,或用阿托品疗效较好。此菌分布极广泛,与栎、榆、柳、杨等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- 肝褐丝盖伞(放射丝盖伞、肝褐毛锈伞 Inocybe radiata Peck )
误食中毒主要产生恶心,呕吐,腹泻等胃肠道症状。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,曾在四川等地发生过中毒事例。
- 黄丝盖伞(黄毛锈伞 Inocybe fastigiata (Schaeff.) Fr. )
有毒,具毒性与裂丝盖伞相同。此菌可抗抗湿疹。据报道可与栎、柳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丝膜菌科 > 丝盖伞属 >
分布:河北 山西 吉林 福建 贵州 江苏 四川 青海 香港 云南 内蒙古 甘肃 新疆 黑龙江 - 丝盖伞(毛丝盖菌、毛锈伞 Inocybe caesariata Fr. )
记载有毒,不能轻易采食。
- 星孢丝盖伞(星孢毛锈伞 Inocybe asterospora Quél. )
误食此菌后,出现神经精神异常症状。有的还会引起黄疸,肝功能减退、心肌损害等症。另外记载与山毛榉可形成外菌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