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伞菌目经济真菌
- 大红菇(革质红菇 Russula alutacea (Pers.) Fr. )
可食用。个体大,分布广,产量大,便于收集利用。但要注意与毒红菇(R. emetica)的区别,这后种个体小,菌褶一般等长,白色,窄,菌柄较细。本菌可药用,制成“舒筋散”治腰腿疼痛、手足麻木、筋骨不适、四肢抽搐。大红菇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,与树木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红菇科 > 红菇属 >
分布:河北 黑龙江 吉林 江苏 安徽 福建 河南 甘肃 湖北 广东 陕西 云南 西藏 - 小白菇(白红菇 Russula albida Peck )
记载食用。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- 亚疣柄牛肝菌(金黄牛肝菌、单色牛肝菌 Leccinum subglabripes (Peck) Sing. Boletus unicolor Frost.)
记载可以食用。是外生菌根菌。
- 黄皮疣柄牛肝菌(黄癞头(滇中),黄皮疣柄牛肝菌 Leccinum crocipodium (Letellier.) Watliag )
可食用。鲜时水分较少,易于加工保藏。
分类: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疣柄牛肝菌属 >
分布: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台湾 广西 西藏 四川 贵州 云南 - 点柄粘盖牛肝菌(栗壳牛肝菌 Suillus granulatus (L. : Fr.) O. Kuntce )
可食用,味较好。东北地区曾大量加工出口或干品销售市场。该菌据报道有抗癌作用。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8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%。与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粘盖牛肝菌属 >
分布:河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香港 台湾 河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云南 陕西 甘肃 西藏 福建 - 粘盖牛肝菌(粘盖牛肝 Suillus bovinus (L. : Fr.) O. Kuntze )
可食用。不少地区收集并销售。该菌试验抗癌。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%。与栎、松、云杉、桧、乔松、云南松、马尾松等形成菌根。
- 绿盖粉孢牛肝菌(棕绿牛肝菌 Tylopilus virens (Chiu) Tai Boletus virens Chiu)
可食用。可能同油杉等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粉孢牛肝菌属 >
分布:此种裘维蕃教授原发现于云南,后来在我国台湾 四川 福建 广西有分布还有日本及朝鲜半岛也有报导 - 紫色粉孢牛肝菌( Tylopilus plumbeoviolaceus (Snell) Snell & Dick )
可食用,但有苦味。属外生菌根菌。
- 黑粉孢牛肝菌( Tylopilus nigerrimus (Heim) Hongo & Endo Boletus nigerrimus Heim)
据日本报道,此菌含有幻觉性毒素。
- 褐粉孢牛肝菌( Tylopilus indecisus (Peck) Murr. Boletus indecisus Peck)
可食用。
- 苦粉孢牛肝菌(老苦菌、闹马肝(四川、云南) Tylopilus felleus (Bull. : Fr.) Karst )
此菌味很苦,群众一般视为毒菌,据报道有毒,可毒死兔子和豚鼠。另外,此种与松、栎等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粉孢牛肝菌属 >
分布:吉林 河北 山西 江苏 湖南 安徽 福建 四川 云南 广东 海南 台湾 - 黑盖粉孢牛肝菌(茄菇 Tylopilus alboater (Schw.) Murr. )
可食用。此菌是树林外生菌根菌。
- 污褐牛肝菌( Boletus variipes Peck )
可食用。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- 桃红牛肝菌( Boletus regius Krombh. )
可食用。含抗癌物质,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%。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。
- 削脚牛肝菌(红脚牛肝 Boletus queletii Schulz. )
可食用。属外生菌根菌,与疣皮桦、杨等树木形成菌根。
- 黄褐牛肝菌(半白牛肝菌 Boletus impolitus Fr. )
可食用。属外生菌根菌,可与马尾松、柞树等形成菌根。
- 美味牛肝菌(大脚菇、白牛肝菌 Boletus edulis Bull. : Fr. )
可食用。属优良野生食菌,其菌肉厚而细软、味道鲜美。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8种。据记载产生腺膘呤(adenine)、胆碱(choline)和腐胺(putrescine)等生物碱。此种可药用。可治腰腿疼痛,手足麻木、筋骨不舒、四肢抽搐。子实体的水提取物有肽类或蛋白质,对小白鼠肉较180的抑制率为10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%。与多种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。
分类: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牛肝菌属 >
分布:河南 台湾 黑龙江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吉林 甘肃 内蒙古 福建 山西 - 黄粉牛肝菌(黄肚菌(四川)、黄粉未牛肝菌 Pulveroboletus ravenelii (Berk. et Curt.) Murr. )
误食后主要引起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等病症。该菌新鲜时气味难闻,表面布满一层黄粉,便于识别。与马尾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粉牛肝菌属 >
分布:吉林 江苏 安徽 广东 广西 四川 云南 贵州 山西 甘肃 陕西 福建 湖南 - 亚绒盖牛肝菌( Xerocomus subtomentosus (L. : Fr.) Quél. )
可食用。属外生菌根菌与松、栗、榛、山毛榉、栎、杨、柳、云杉、椴等形成菌根。
分类: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绒盖牛肝菌属 >
分布:吉林 福建 海南 广东 浙江 湖南 辽宁 江苏 安徽 台湾 河南 陕西 贵州 云南 - 粉状绒盖牛肝菌(细点牛肝 Xerocomus pulverulentus (Opat.) Gilb. )
可食用。记载试验抗癌,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0%,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%。此菌属外生菌根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