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色迷孔菌 Daedalea dickinsii (Berk. ex Cke.) Yasuda 迪金斯栓菌、扁疣菌、肉色栓菌 Trametes dickinsii Berk.
中文学名 | 肉色迷孔菌 |
---|---|
拉丁学名 | Daedalea dickinsii (Berk. ex Cke.) Yasuda |
中文别名 | 迪金斯栓菌、扁疣菌、肉色栓菌 |
同物异名 | Trametes dickinsii Berk. |
分类地位 | 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迷孔菌属 > |
形态特征 | 子实体一年生,木栓质,无柄侧生,菌盖半圆形、扁平或稀马蹄形,表面有不明显的辐射状皱纹和环纹,或有小疣和小瘤,细绒毛,渐变光滑,初浅肉色,后变为棕灰色至深棕灰色, 4-14cm×6-27cm,厚1-2cm,基部厚达3cm,干⒎酆焐寥夤鹕呋肺疲?-10mm,可达20mm。菌管同菌肉色,单层,长3-20mm,管口近似盖色,形状不整齐,边缘多为圆形,其他为多角形至长方形,每毫米1-2个,向骨渐呈长方形到迷路状,偶尔出现近褶状,管壁厚,全缘。孢子无色、光滑,近球形,3.5-4μm。 |
图 例 | ![]() 图 965 肉色迷孔菌 : 1. 子实体, 2. 孢子 |
生态习性 | 生阔叶树倒木、伐木桩上,单生或覆瓦状叠生。 |
分布地区 |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河南 陕西 甘肃 四川 安徽 江苏 浙江 云南 广西 台湾 |
经济用途 | 引起多种阔叶树的木材及枕木等形成片状或块状褐色腐朽。此菌子实体的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%,氨水提取物的抑制率为41%,另报道对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100%。往往生长在香菇的段木上,被视为“杂菌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