拟多孔菌 Polyporellus brumalis (Pers.) Karst. 毛仙几 Polyporus brumalis (Pers.)
中文学名 | 拟多孔菌 |
---|---|
拉丁学名 | Polyporellus brumalis (Pers.) Karst. |
中文别名 | 毛仙几 |
同物异名 | Polyporus brumalis (Pers.) |
分类地位 | 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氦多孔菌属 > |
形态特征 | 子实体小或中等大。菌盖直径2-6(10)cm,扁半球形至平展或扁平,新鲜时肉质而韧,干时变硬,中部稍呈脐状,表面褐色、黄褐色、黄灰色至暗灰色,干时土黄色,初期有微细刚毛且渐脱落变粗糙或光滑。边缘薄且具毛,干时内卷,其下无子实层。菌肉白色。菌管延生,黄白色,长0.1-0.2cm,管口色较深,圆形至多角形,边缘完整,每毫米3-4个。菌柄长1.5-3cm,粗0.3-0.5cm,后期毛脱落。孢子光滑,无色,圆柱形,稍弯曲,7-8μm×2-3μm。 |
图 例 | ![]() 图 933 拟多孔菌 : 1. 子实体, 2. 孢子 |
生态习性 | 生针叶或阔叶树枯立木或倒木上。 |
分布地区 | 吉林 山西 内蒙古 黑龙江 陕西 甘肃 河南 广西 四川 贵州 青海 云南 |
经济用途 | 幼嫩时可食用。属木腐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