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佛手菌 Anthurus archeri (Berk.) Fischer Anthurus aseroeformis Fischer
中文学名 | 红佛手菌 |
---|---|
拉丁学名 | Anthurus archeri (Berk.) Fischer |
中文别名 | |
同物异名 | Anthurus aseroeformis Fischer |
分类地位 | 鬼笔目 > 笼头菌科 > 佛手菌属 > |
形态特征 | 子实体较小,在未成熟前呈包裹在卵形的菌膜中。当菌膜开裂之后,伸展出4-6根弯曲的红色分枝,海绵质,顶部相连接,后期分裂,每枝长约4-7cm,粗0.8-0.9cm。分枝基部有一共同的短柄,空心,柄下端有菌托(原包裹在外的包膜)。孢体生于分枝内侧西,青黄色,稠粘,具臭气味。菌肉由泡囊状菌丝组成,泡囊20-50μm×17-40μm。无锁状联合。孢子柱状椭圆形,5-6.5μm×1.8-2.5μm,光滑,几无色至带青色。 |
图 例 | ![]() 图1138 红佛手菌 : 1. 子实体, 2. 孢子, 3. 担子 |
生态习性 | 夏秋生于林中腐殖质丰富的基物上,单生或群生。 |
分布地区 | 甘肃 广东 四川 |
经济用途 | 此种形态特殊,孢体有臭气味,一般视为毒菌或怀疑有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