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魏多孔菌 Polyporus schweinitzii Fr. 大孔褐瓣菌、松干基腐杯菌、海绵菌 Phaeolus schweinitzii (Fr.) Pat.
中文学名 | 施魏多孔菌 |
---|---|
拉丁学名 | Polyporus schweinitzii Fr. |
中文别名 | 大孔褐瓣菌、松干基腐杯菌、海绵菌 |
同物异名 | Phaeolus schweinitzii (Fr.) Pat. |
分类地位 | 非褶菌目 > 多孔菌科 > 多孔菌属 > |
形态特征 | 子实体大至很大 。菌盖无柄或有柄,存柄者柄侧生、偏生或中生 ,一般无柄则在基物上侧生并叠生呈覆瓦状,直径8-24cm,厚1-2cm,扁平、半圆形或近圆形,花瓣状,有时近浅漏斗状,质地似海绵或纤维状肉质,黄褐至深咖啡色,干后硬而脆,边缘向下卷曲,或波浪状,有同心轮纹或轮沟,表面密被驼绒状细绒毛 。菌管单层,茶褐色,长2-5mm,管孔大小不等,近圆形、椭圆形或近似迷路状,后期呈现齿状,每毫米1-3个。孢子椭圆形或宽椭圆形,无色、平滑,5.5-7.5μm×3.5-4.5μm。 |
图 例 | ![]() 图 945 施魏多孔菌 : 1. 子实体, 2. 孢子 |
生态习性 | 生于针叶树活立木、枯立木、倒木、木桩及伐根上。为覆瓦状单年生。 |
分布地区 | 香港 广东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四川 云南 甘肃 新疆 西藏 |
经济用途 | 属木腐菌,侵害多种针叶树引起病害。记载产草酸和纤维素酶,可应用于轻工业食品加工。有抗癌作用,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80%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