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皮小牛肝菌 Boletinus pictus Peck 虎皮牛肝菌、虎皮假牛肝
中文学名 | 虎皮小牛肝菌 |
---|---|
拉丁学名 | Boletinus pictus Peck |
中文别名 | 虎皮牛肝菌、虎皮假牛肝 |
同物异名 | |
分类地位 | 伞菌目 > 牛肝菌科 > 小牛肝菌属 > |
形态特征 | 子实体中等大。菌盖直径4-9.8cm,扁半球形,淡黄褐色,满布土红褐色绒毛状鳞片,边缘有悬垂着的菌幕残片。菌肉淡土黄色,伤后微变红。菌管延生,黄褐色,辐射状排列。管口复式,角形,宽1-1.5mm。菌柄长3-8cm,粗1-2cm,土褐色,粗糙,内实,柄之上部有残存菌环,并有网纹。孢子长椭圆形,平滑,无色到淡黄色,7.8-10.4μm×3-4μmm。有时似有1-2个油滴。褶缘囊体棒状,顶端钝或稍尖,有时弯曲,无色至淡褐色或褐色,29-38μm×7-10μm。 |
图 例 | ![]() 图 602 虎皮小牛肝菌 : 1. 子实体, 2. 孢子, 3. 褶缘囊体 |
生态习性 | 秋季于松林地上散生到群生。 |
分布地区 |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江苏 西藏 云南 |
经济用途 | 可食用,味较好。是外生菌根菌,与落叶松、赤松、高山松等树木形成菌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