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黄木耳 Auricularia fuslosuccinea (Mont.) Fari. 褐琥珀木耳、琥珀木耳、紫耳、水耳(云南)
中文学名 | 褐黄木耳 |
---|---|
拉丁学名 | Auricularia fuslosuccinea (Mont.) Fari. |
中文别名 | 褐琥珀木耳、琥珀木耳、紫耳、水耳(云南) |
同物异名 | |
分类地位 | 木耳目 > 木耳科 > 木耳属 > |
形态特征 | 子实体一般较小, 平伏耳片状,胶质至角质,直径4-5cm,最大可达12cm,厚0.5-0.8cm,暗褐色,红褐色,琥珀褐色,有的粉色,薄而透明。背面被绒毛,污白色至淡黄褐色,毛长64-200μm×4-7.1μm。菌丝有锁状联合,担子具三横隔和四小梗,近圆柱形,30-60μm×4-6μm,小梗长11-15μm×1-2μm。孢子近长方椭圆形,弯曲近肾形,9-14(15.3) μm×4-5μm。 |
图 例 | ![]() 图 1088 褐黄木耳 : 1.子实体, 2. 孢子, 3. 担子, 4. 背毛 |
生态习性 | 夏季成群生长于法国梧桐等阔叶树腐木上。 |
分布地区 | 云南 西藏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台湾 湖北 福建我国亚热带 |
经济用途 | 可食用,但适口性比木耳稍差。此种分布南方各地区,可收集利用。目前已大量人工栽培。 |